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归纳】【杂谈/随笔】当我在玩游戏时,我在想些什么 正文

【归纳】【杂谈/随笔】当我在玩游戏时,我在想些什么

时间:2024-05-02 11:53:30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娱乐

核心提示

本期星帖奖的题目是“成长”,这又是一个开放的题目。一开始,我把目光聚焦在了时间上,开发者的技术力伴随作品迭代不断提升可以叫做成长,玩家游戏时长增加游戏阅历累积也可以叫做成长。但是,这些主观的感受都是模

【归纳】【杂谈/随笔】当我在玩游戏时,我在想些什么

本期星帖奖的归纳题目是“成长”,这又是杂谈一个开放的题目。一开始,/随我把目光聚焦在了时间上,笔当开发者的玩游技术力伴随作品迭代不断提升可以叫做成长,玩家游戏时长增加游戏阅历累积也可以叫做成长。戏时想但是归纳,这些主观的杂谈感受都是模糊难以直述的。其次,/随我还想过介绍一款游戏故事中角色的笔当成长历程,可是玩游这会让文章变得老套,显得乏善可陈了。戏时想

最终,归纳我将目光聚焦游戏设备上。杂谈我接触比较多的/随是移动端的游戏作品,从2012年我得到自己的第一台诺基亚直板手机,到2021年我拥有第一台苹果ipad平板电脑,这期间我的个人游戏经历与游戏体验都有不小的变化,这些游戏感受也似乎暗合“游戏”和“成长”的主题。需要声明的是,本文会出现很多品牌名,这不是什么宣传,这就是最本真的回忆,另外,标题是“借鉴”了村上春树,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胡诌瞎编,止增笑尔。

将记忆从夏季闷热的午后唤醒,有些浮躁也有些怀念。

终于,我升入临家的高中并需要住校生活,因此我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这是诺基亚2330c。

这是一部搭载了塞班S40系统(非智能)的直板手机,它的机身正面是冷峻金属的银色,屏幕面板则呈现一种温润的黑色,它的机身背面则是类肤质的黑色塑料壳,拆下后盖,里面是一块厚实的比亚迪800毫安锂电池。这台手机拥有一颗30万像素后摄像头和一块2寸的全彩屏幕。最重要的,它还有大概5Mb的存储空间,可以用来存储照片或者软件。

上学期间,我又换了一部诺基亚X2手机,这部手机诞生于安卓手机全面兴起,诺基亚逐渐衰落的时期。此时,我已经能发觉诺基亚手机品质肉眼可见的缩水,它通身黑色的塑料材质,手感普通少了2330c的厚实感,它的屏幕稍微大了一点(2.4寸),还可以加装一个TF存储卡,我也因此可以存储更多的图片和音乐。

有趣的是,我最早在网上发帖,就是利用这部手机的30万像素摄像头拍摄,在贴吧上发布自己手绘的机械设定。

那时,手机网站都很简洁,里面往往都是塞满了链接,图片和文字。网络也给我带来了“国内外名著赏析”以外的文学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的作品站,就是单纯的贴上原文很纯粹。于是我在网页上看完了他们的【大漠苍狼】和【迷踪之国】。更多的,班级里也在传阅着几本连载【龙族】与【哑舍】的【小说绘】和丹布朗的【天使与魔鬼】【数字城堡】,美国人连写小说都带着好莱坞的惊险滋味。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安卓手机正刚刚兴起。此时HTC刚推出新机型G8,他们把这部手机称作Wildfire,也似乎象征着即将席卷全球的智能手机狂潮。然而在此时,诺基亚依旧是学生用的手机主流。

我很喜欢用opera浏览器登录【宝软网】和【爱吾网】,在这些网站上,我可以下载到各种山寨和盗版的“jar”“jad”格式的游戏软件(以下简称jar游戏或塞班游戏)而这几乎就是我的游戏启蒙。

塞班上的java游戏与现在的手机游戏作品比较,就显得十分简陋。可以想象,在狭小的屏幕里,彩色的马赛克方块堆成的各种事物配合低帧率的动画,几乎所有的画面和操作都得靠猜。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游戏的创意和趣味。

首先是RTS游戏,这就是【战争艺术2】(Art of War Global Conflict),这是一款来自俄罗斯Gear Games的游戏作品。游戏中,玩家扮演“蓝军”抵抗“红军”的激烈进攻。和【红色警戒】一样,这部游戏支持玩家制造基地,兵工厂,战车工厂,科研大楼,水泥碉堡等等。为了实现复杂的操作,直板手机中几乎所有的按键都被赋予了功能,而熟练掌握后我也可以快速的排兵布阵。最终,我可以率领由重型坦克,火箭发射车和反坦克步兵组成的部队,攻克敌人在雨林中最隐秘最坚固的堡垒。

游戏体积仅有800kb,但是这个游戏还支持蓝牙对战。两台诺基亚手机,只要都安装相同版本的游戏,就可以分别扮演红蓝双方进行实时对决,这在当时,简直是游戏体验的飞跃。后来,这游戏还有重置的安卓版以及续作【战争艺术3】,只是智能手机上搓玻璃板缺少实体按键的“那味”了。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乌克兰的NET Lizard,这是一家制作了大量经典Java游戏作品的厂商。

其中我比较喜欢的是【克隆危机】(Clone 3D),游戏中,玩家扮演揭竿而起的克隆人,在复杂的地下研究所中与安保部队进行激烈的较量。虽然剧情老套,但是,它却是塞班手机中少见的3d游戏。

没错,这是一款全3d建模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就像当年的【重返德军总部】,这部游戏由于手机键位的掣肘没有做出z轴,于是枪械瞄准只能伴随角色视角移动进行。即使如此,这部游戏还是给了玩家很大的地图探索空间和多样的枪械。然而,这个游戏玩起来却很难,全英文的旁白给正常游戏流程带来了不小的阻力,为此我经过痛苦的摸索。在游戏的中后期,主角还能登上机甲,威风一把。

NET Lizard还制作了【阴影下的埃及】和【反恐特警】,也都是3d射击游戏经典。

在接触【文明】系列之前,我最早接触的战棋游戏叫做【装甲战略】(Panzer Tactics),这部游戏在手机上有两部,一代讲述了德军西线从入侵波兰到围攻斯大林格勒的战事,二代讲述了德军在北非的军事行动。

在小手机中,本作的操作必然得简化。游戏中,我可以控制和调整的仅是一个拥有十个作战单位的混编小队。在每一回合,我都需要调动部队推进和进攻。

本作的地图很大,我可以利用美洲豹战车和bf109战机提供敌情侦察,用榴弹炮处理那些在城市和堡垒中负隅顽抗的敌人,突击炮和四号坦克则对付装甲和步兵单位。

游戏中细节很足:阴雨的天气会让飞机无法出勤,而士兵和拖曳火炮单位也会因为道路泥泞而寸步难行。此外,不同的地形会带来不同的防御姿态,城镇则是补给弹药补充队伍的处所。

战斗中我还能获取王牌炮手,王牌飞行员甚至升级自己的战争装备。这部游戏在我的手机中保留很久,直到这个jar软件莫名的崩溃了。

补充一些细节:

(1)2.4寸屏幕里的二次元

手握诺基亚X2,我可以利用中国移动的夜间流量,下载各种avi格式的视频(没别的意思,这个格式最省流量)。其中就包括我的启蒙番剧【夏色奇迹】,监督是水岛精二(这位也是【高达00】和【钢炼03】的监督),故事里四位少女组成组合实现童年梦想,声优们则组成偶像团体sphere(她们全部参演了【花开伊吕波】)。同样是烂铁丝的作品,几年后我又有幸接触了【Lovelive】。

(2)文字描绘的Q宠大乱斗

花五块钱,每个月流量30Mb,可以做的事情就很有限:看新闻,看文字直播,或者大乱斗。

仅仅是文字的简单描述,好友们的企鹅互相投掷武器或者“会心一击”。我当时会“管理”两三个账号,每天轮换着上线,帮助同学完成日活。

一直这样玩了一年,我才在亲戚家的电脑上看到了【Q宠大乱斗】的flash动画:这就是我们趴在课桌上,躲在课本垒的小山后,悄悄用手机操作,文字描述的激烈战斗。

一瞬间,内心竟有了落差,想象照进现实总是格格不入的。

我的第一台安卓手机是三星s5830。

在当年,这也是一部性价比颇高的机器。它拥有一块3.5寸的480*320分辨率显示屏。在外形上可以明显的看出,s5830的整体设计是在向iPhone“致敬”,不过它还是拥有双键程的独立拍照键和一颗标志性的矩形home键。这部手机搭载的高通骁龙soc主频仅有800MHz,RAM也只有256Mb。即使如此,它依旧是我曾经拥有的最强设备之一。

在这台机器上,我第一次体验了灵敏的电容屏操作,这体验几乎完胜诺基亚5230。在本机上,我还第一次游玩了【愤怒的小鸟】和【植物大战僵尸】。不得不提,这部手机的配置实在太低,游戏中的物件稍显繁复,画面就会出现明显的卡顿。饶是如此,这种前所未有的游戏体验还是让我惊讶:【怒鸟】拥有更逼真的物理效果,【PVZ】则是绝佳的创意和玩法设计,它们还拥有更棒的画面效果。这可比小手机上的小游戏有意思的多。

在S5830上,最让我难忘的游戏作品是【泽诺尼亚传奇3尘世传说】。

这是韩国开发商gamevile的一款俯视角arpg,游戏中玩家可以选择主角的4个职业,而我把剑士和机械师职业练满级。游戏过程就是单纯的打怪升级更新装备技能,角色可以在风格迥异的不同地区探索冒险,拯救世界和追寻归家。

现在说来,这部作品在画面上确实显得古旧,但是这的却是我接触的最早的arpg之一。游戏的像素画风并不影响角色动作和技能的细节,8bit音乐节奏感很强也很顺耳。目前,这部作品系列已经出到第五部,最近也有3d新作的消息放出,但是我依旧对这部早期作品情有独钟。相比于现今更多画质更高,体积更大的作品,【泽诺尼亚传奇3】在整体规模上只能说得上一般,但是它在细节和风格上高质量却值得我对它的喜爱。遗憾的是这部游戏目前只能在安卓4.0以下的低分辨率屏幕上运行,这使得我连重温都变得困难重重。

有时候回忆的无力感也正是如此。

后来,同学买了台苹果iTouch4,它接过诺基亚的接力棒,成为我们的主力游戏机。

借助他的这台设备,我也更进一步体验了更高品质的手机游戏。iTouch算得上是iPod的屏幕放大版,准确来说,这是一款多功能视频播放器。当然,它更是一款非常适合游戏的设备,而我在Touch上游玩了智乐(gameloft)的诸多大作。比如【NOVA3】【现代战争4】【狂野飙车6】等,这些作品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大。游戏体积大,画面好,玩起来更有端游的体验。

除了智乐,还有很多在手机游戏上投入巨资的厂商,在那时,有着Gameloft,GLU和Digital Chocolate为世界三大手机游戏公司的说法。当然,愈发强大的硬件性能促使更多以玩法和创意制胜的开发者涌现,甚至传统视频游戏开发商(EA,育碧)也将目光聚焦移动端。于是,我还体验了【无尽之剑】【枪火兄弟连】【真实赛车3】【王国保卫战】等优秀作品。

现在回头看,当时的游戏开发者似乎很“头铁”:他们象是不计成本的制作了一大批堪比端游的单机手机游戏。以NOVA3为例,这部作品是智乐“借鉴”【光晕】的产物,NOVA的主角也会被队友称呼为“captain”(光晕中的斯巴达117会被陆战队员称为captain)。

在NOVA的故事里,主角在被外星人摧残的轨道空间站和充满危机的异星地表上出生入死,几乎以一己之力摧毁外星阴谋。游戏画面上,战斗时的光影与爆炸显得真实自然,角色建模和枪械建模给人完全不输主机游戏的高质量体验,我相信即便是很多目前的“热门FPS手游”也完全比不上这个“老游戏”。

当时,我还没怎么接触过【使命召唤】的电影化剧情和【战地】的大战场氛围,因此我对这部手游中的故事和场面都倍感着迷。也是从那时起,我对于手机硬件产生格外感兴趣,因为只有更好的硬件才能承载更棒的画质。为了寻求画质和硬件的平衡,我也会孜孜不倦的调整游戏画面设置。

最后,还有个东西我不得不提,那就是MP4播放器。比较普遍的,只消一两百块就可以购买一台不错的MP4播放器。它拥有更大块的屏幕和更便宜的价格,我们通过TF卡下载整季的番剧,几个人传阅或者围着观看。我在当时断断续续的完了【凉宫春日的烦恼】【冰菓】和【灼眼的夏娜】,但是我却对大家都喜欢的【fate zero】我却提不起劲。

大概在那时我就种下了对京阿尼的喜爱和对型月的无感(笑)。

游戏和动画,其实只能说是学习生活中的小插曲。它们断断续续的出现,给我昏暗压抑的高中生活一点色彩。然而内心的压力并不是来自他人而是来自自己,于是我抬起头,就能看见班主任在窗户上檐悬挂的横幅,它写道:

今天你在做什么?明天你又在何方?

值得一提的细节:

(1)关于科幻小说

我很喜欢看故事,并且我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自己的阅读喜好和习惯。

大概在初中的时候,我在某本科幻世界(2000年的某刊)中看到了刊载的【流浪地球】,它在冷峻严肃的故事表壳里包裹着离奇的幻想。我几乎是一瞬间就喜欢上大刘的作品,后来我在杂志上几乎看遍了他的作品(【吞食者】【乡村教师】【球形闪电】等),而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有如【赡养人类】:那百万纸钞烧热水的结尾让我震撼许久。

后来,我还阅读了可蕊的【都市妖奇谈】。这是一个个单元剧串起来的群像故事,里面讲述山海经中妖精怪物在城市中的平静生活。

再后来我还看了王朔,杨绛,汪曾祺的书,逐渐的我发现,自己喜欢回忆,喜欢这种将幻想与旧梦互相交织的奇妙虚妄。

(2)智乐(gameloft)公司和育碧

智能手机的火爆彻底击碎了诺基亚的帝国。随之而来的,手机游戏厂商拥有了更大的舞台。随着硬件性能的提升,游戏变得更加庞大和复杂。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初期的国产游戏依旧式微,【三国杀】在当时算是画面和游戏性双优的国产游戏,其中的AI极强,很难击败。

更多的时候,我更喜欢智乐为首的几个手游大厂的作品。而智乐手下的IP大多对标知名端游IP,比如【狂野飙车】对应【极品飞车】,【现代战争】对应【使命召唤】。除此以外,它作为育碧子公司,因此还拥有了许多育碧游戏IP的使用权。于是我在手机上又玩到了【刺客信条】【雷曼】【孤岛惊魂】。这家公司的作品直到今天也依旧以高画质为亮点。

到了大学,我终于换了一台新的手机,这就是索尼的Z1,这是一部在当时也算中高端的机型。但是,他却搭载了高通骁龙810芯片,这个芯片也在日后为骁龙带来个一个经典称呼“火龙”。

它有多离谱呢?这台手机打游戏久了就会严重发烫,以至于手机降频,屏幕断触。抛开这个弊病,这台设备还是很棒的,Z1有典型的日式风格,我在很多新番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既视感),同时,它还有三防(水洗)的机身,1600万后摄以及漂漂亮亮的玻璃后盖。

拥有了这台性能更强的机器,我的游戏经历也更加丰富了。

美国R星(rocket star)制作的【侠盗猎车手圣安地列斯】(GTA SA)正好在当时推出了移动版,而我也游玩到了汉化版,这也是我在接触智乐的【孤胆车神】(gangstar)后首次游玩到GTA的正作。不同于这部作品的早期版本,这部移动版对游戏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升:车身可以反射周围的景象,物体的阴影也更清晰,关卡设计也更”人性化“。

这部游戏让我一度十分痴迷,我几乎花了两周的时间反复游玩,终于将这部作品通关。在CJ的故事里充斥着犯罪和挣扎,朋友的背叛,黑势力的威胁随处可见。同样常见的,是这部作品中充斥的美国街头文化:摇滚乐,乡村音乐,社区帮派,三合会,枪械文化,改装车和阴谋论等等。这部作品不愧是r星的经典之作,以至于我在游玩【GTA5】的时候还会专门去洛圣都立交桥下CJ家那边转悠转悠。

然后,我还接触了各种软件和游戏,在当时,我更喜欢在各种机油社区闲逛,不时就会发现有趣的**资源和使用技巧,终于在某天,我把自己的手机刷成砖了。。。经历一周的维修,它终于又起死回生。

教训之后,我也将精力集中在游戏上了。

由同学推荐,我游玩了才上线没多久的【崩坏学院2】,这是一部在当时质量上乘的国产游戏。它对于我的感觉可以概括为(这也是对米哈游几个作品的统一概括):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看起来更有意思,更精致的游戏出现,但是经过游玩,依旧发现还是【崩】更迎合我的口味。

然而整体上,我对这部作品的接触不是很深,我仅仅知晓了它的部分剧情和人物。于是我艰难的打到8村就跑路了,但是这为我以后的米忽悠游玩体验打下了基础。

此后,我开始最最最认真的游玩一款游戏。

这就是日本bushiroad开发的【lovelive】,这是一款九键下落时音游,玩法简称为sif。这部作品是典型的日式收集养成游戏,游戏中的故事和角色均取自同名企划【lovelive】。在此之前,我对于ACG处于一种“好玩的东西”的认知状态,但是到了这一作品,我对于游戏的情感上升为热爱。

【lovelive】和其中的偶像组合【缪斯】算是我唯一追捧过的形象。

追星?我觉得并不是,她们的歌曲曲风丰富,但又离不开典型日本偶像的【励志】【少女】和【恋爱】的主题。她们的番剧不算精彩,她们的人设不算出众,但是,即使这样,合适的时间碰上合适的人,我对于她们的喜爱就那么合乎情理的出现了。

她们让我相信,音乐真的可以有鼓舞人心的作用,以至于我的整个考研周期中,都在听缪斯的歌。

从索尼Z1开始,我开始游玩这部游戏作品。

九键下落式音游真的有些入门门槛,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熟悉游戏的机制和手指的按压方式,从大拇指到四指,从普通到大师难度,我的游戏技术也在慢慢提升。

时间久了,这游戏似乎就是我每天的日常,于是接下来几年,我就在在缪斯歌曲的伴奏下一遍遍做着日活,月活。。。

那是一段关于热爱和坚持的游戏记忆!我在宿舍打歌,在自习室打歌,在硬卧车厢打歌,在支教山村时候打歌(课余时间),在雪山上打歌(半路高反),在洪崖洞打歌,在锦里打歌。。。

但是某天,这台Z1还是因为意外报废了,它的屏幕由于意外碎裂无法使用。为了不影响日常通讯,我不久后购买了自己的第二部手机:魅族mx6。

魅族这个品牌几经沉浮,而在当时,mx6以它流畅的系统,超窄边框,金属机身赢得了我对于品牌的好感,甚至后来我还会全价购买魅族的HD60耳机为情怀买单(虽然质量拉跨)。

在这部手机上,我则继续打歌。而在某年的愚人节,【缪斯】在东京举行了她们最后的演出。同样是那年夏天的末尾,【崩坏3】的琪亚娜从高空自由落体,登陆月光王座号。

于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上海米哈游的【崩坏3】。

在此之前,关于动作游戏我还游玩过智乐的【地牢猎人】和雷亚的【聚爆】,但是不同于这些作品,三蹦子是一款拥有中文语音和日式动漫美术风格的全3d动作游戏,这在移动端几乎算得上一次降维打击。

但是游戏伊始,我一方面沉浸在精致的建模,触摸彩蛋和双刀死士上,一方面则必须面对许多困难的游戏任务。

在游戏早期,米忽悠的运营真的不太行,游戏的任务设计和数值策划简直是一塌糊涂。初入游戏的玩家们没有角色没有武器甚至操作都不熟练,但是他们却必须面对重复数十次单调任务和又硬又长的boss战斗。、以至于在某些很困难的关卡中,我需要细看攻略,掐准角色sp和闪避,每一个失误都导致我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赛,于是一个二次元手游硬生生打出了“魂味”。

最终,我还是没有获得蚩尤和轩辕活动的徽章(绝版了)。

但是耐不住这游戏的画面质量和整体品质,我还是游玩了四五年。

只过了不到两年,这台魅族mx6也坏掉了:它的电池变得羸弱,还经常自动关机(魅族质量确实有待加强)

也是此时,因为考研和更多的原因,我对于游戏的兴趣也正在退散。

究竟为什么呢?

我觉得更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游戏经验累积了更多,这些经验在无形中拔高了自己的游戏需求,或者说,收窄了自己的游戏喜好。于是有些作品我会自发的产生抵触感,有些则会有亲切感——即使都是只看了预告的前提下。

为了省钱,也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我最终选择了红米note手机。

小米的手机我总共用过两款,是小米note8 se和红米note 8 pro。这几部手机没别的特点,就是便宜。1000出头的价格可以满足日常通讯,扫码,逛贴吧,足矣。

当然这些定位低端的机型就难以流畅运行诸如【崩坏3】之类的大型手游,我能在其上游玩的,只有一些典型的日式收集养成游戏。

“幸运又讽刺的是”,这种游戏还是很多的,【战舰】,【枪械】,【战车】,【美食】,【文物】,【植物】,【动物】,【历史人物】甚至【国别】,似乎只要一个【类】中的【样本】数量足够多,它就会在不久后被改造成有立绘和日语配音的游戏,而这些游戏往往还是带有【自动战斗】【卡牌策略】【养成】【日活月活】和【抽卡】的功能。我对这类作品的趋同感到厌烦,但是我还是尝试了其中几款,象是【碧蓝航线】和【明日方舟】。只是我对于这种收藏养成比重过大,剧情薄弱的游戏已经提不起劲,所以几乎都是浅尝则止。

最后, 我将这些设备使用体验和游戏游玩体验进行复盘,我最终发现,

游戏的发展几乎耦合于设备硬件的发展:

所有游戏玩法变得趋同,

所有手机设计被大屏占据。

这正像是欲望和梦想在经历挫折和时间磨练后的冷静与妥协。

实际上,我对于游戏作品的态度转变归根结底还在于自己接触过的游戏的质量的提升。

这一切都发生在我接触steam后不久。

我第一款全价购买的游戏是【战斗方块剧场】,我第一部游玩时间破百小时的游戏是【无主之地2】,我还在那个(回不去的)夏天购买了【守望先锋】。

这些游玩都是在我的宏基W50j笔记本上游玩的。但是拜苏宁“良心导购”所赐,这台电脑使用的是当时已不再有优势的i54200h CPU和英伟达950m显卡。

平庸的性能和差劲的内部设计导致:这台电脑即使在运行很小游戏也会让它的风扇疯狂旋转并发出嘶吼,CPU飙到90摄氏度是常事。

即便这样,我也依旧在720p低画质30帧的情况下游玩了【孤岛危机3】【质量效应3】等经典作品。另外,仅有4G的运存实在难以承载比如【GTA5】的庞大开放世界,我在洛圣都开车的时候经常会陷入周围景象没有被即时渲染的怪异境地。

后来我加装一根4G内存条,拆下5400转机械硬盘换上三星850EVO才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游戏中,我终于见证洛圣都三人一狗在一连串事件中的友情,道义,背叛和阴谋。

游戏的最后,在三个结局中,我最终选择了三人搏命的“理想结局”。

一番离谱和艰辛的激战后,在洛圣都海岸的夕阳余晖中,老崔,小富和麦克都得到了“光明的未来”。

虽然此时的BGM都在提醒着我:

This is a set up(这是一个陷阱(骗局))

这几年来,我在steam上接触和购买的游戏越来越多。我对于游戏的认知也在逐渐补全。【死亡搁浅】【晶体管】【战地1】【奇异人生】【火炬之光】【绣湖】【辐射】【地铁】每部作品都在帮助我补足对于游戏的画面,玩法,配乐,立意的高度和广度。

回到移动端,除了每天雷打不动的作【lovelive】和【崩坏3】日活,我也乐于尝试不同的游戏作品,无论好恶。它们中有的是大厂换皮骗氪,有的是小作坊创意玩法,而此时我更愿意分享我的看法到社区上,我喜欢尽可能客观的评价游戏,把它们看作是凝结了制作者心血的游戏作品而不是单纯的游戏商品。此时我的设备主要是一台华为平板m3,它在几年后又换做了搭载麒麟980,性能更强劲的华为平板m6。

在安卓系统的平板上,开放的资源让我能更方便的游玩各种游戏作品。甚至后来【原神】三测我也是在这部设备上完成的。

在这之后还经历了很多,这使我更加清醒了。

终于回到了现在,我对于游戏已经不甚关注,这一方面是工作学习挤压了我的娱乐时间,另一方面则是我的游戏习惯已经养成:我可能只会关注合乎自己口味的作品,之乐于尝试创新型更强的独立作品。

再回溯伴随设备升级而不断提升的游戏品质,我能隐约感觉移动端游戏和传统视频游戏之间的界限正在消融。

然而移动端游戏似乎也陷入一种题材和立意的瓶颈:

在满目绚丽的霓虹中,内核一成不变的傀儡似乎成了主基调。

故事的最后,对于我,我所阐述的个人游戏经历不过是无数玩家游戏经历的一个样本分析。

即使此时此刻,无数玩家正在经历属于每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游戏经验积累和游戏品味提升。

只要对游戏存在爱好,大家就会不由的向周围眺望,试图摆脱社交和宣传的桎梏,寻找属于只自己的游戏天地。

没了。

南大鸟

金城 白昼

2021年8月9日